言论

大马海华赴华可免签证?/蔡维衍

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在9月10日举办第一届永春论坛,笔者受邀就大马永春乡会发展及在经济上的贡献作报告,下文是当天讲稿的乡会发展部分。



从唐朝灭亡至北宋统一中原期间,中原地区依次建立5个朝代,其他江南地区则先后有10国割据一方;当时永春就有官派代表出国到南洋考察/经商,历史记载宋真宗(1008-1016)年间更有永春移民至南洋者。由于天灾(如地震、大旱)人祸(如兵、匪横行),从1829年至1949年是移民高潮时期,永春人口在这120年内锐减了十多万人。

这些移民大都乘船南渡。对于内陆地区的永春人,南海风浪是生死的搏斗;到了异地,只说永春话的新客,带着一身旧衣服,想像来临的艰辛日子,前路茫茫,可真是欲哭无泪;初到马来亚,大部分孤单新客只能投靠较早时期来南洋的老客,一些早到的老客稍有积蓄,经营小本生意的杂货店。

在马来亚独立(尤其是二战)之前,这些永春会馆或桃源俱乐部都遵循“老客帮新客”的乡土观念,为同乡谋福利的宗旨,对内敦睦乡谊,排解同乡纠纷,对外维护同乡权益,作为同乡的靠山(如永春人雇用永春人);与此同时也大力提倡教育,最先开办私塾学堂(如马六甲永春会馆),然后创办华文中小学来作育英才。当然,这类社会上层建筑工作主要得力于出钱出力的成功的永春企业家;在教育界留名的最早期永春人当以王叔金为表率,他创立了实兆远南华中学;后来者包括郑振中兴办的新文龙中学,刘两之于马六甲育民中学,延续至怡保培南中学(林国璋)、关丹中华中学(方天兴)、吉隆坡的黎明女校(一群永春人)、光星小学(颜光星)、深静小学(李深静)和汝来大学(颜光星兄弟)等。

永春人聚居的市镇乃当年经济作物十分丰盛的地区。大部分来自永春的新客“双手两片姜”,只能拿锄头耕种;农作物以橡胶、椰子、甘蜜、胡椒和黄梨为主;柔佛州统治者也鼓励开发土地,一些来自柔佛的永春人成了小园主,拥有种植园地,成为种植家;其他如吉隆坡、芙蓉、新山和马六甲等地永春人稍有积蓄,则经营贸易,开设杂货店兼营土产交易(收购胶片、甘蜜)的商人;这些商家也对小市镇的永春人融资以方便他们收购土产(兜买土产、鸡只和鸡蛋)构建了营销网络;一些永春人靠乡亲关系构建起商业社会网络,实现了他们的“南洋之梦” 。

二战之后,南渡的永春人少了,而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后来自中国的移民几乎绝迹,接待新客的任务完成了历史使命;永春社会趋向开放,不同籍贯通婚已属常见;新建加入永联会的团体会员更多是宗亲会/家族会。独立后成立的23个永联会团体会员,有12个是家族会,家族会的成立反映了世代蕃衍,创业有成;丁财两旺的永春人为陈、周、林、郑、李、邱和黄氏家族。



年轻子弟参与感不足

随着教育的提高,社会进步了,喜的是永春籍的大马人抛开守旧思想,融入马来西亚社会之后,秉承永春精神,敦睦乡谊,回馈家乡,先有遍布各地的永春会馆与桃源俱乐部,联合组成永春联合会,促进团结,进一步成立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,凝聚世界永春海华(海外华人)的力量;忧的是由于世界大同无边界,永春海华精通多种语言,各种文化错综交杂,年轻的永春子弟对乡会已呈向心力淡化,参与感不足的现象。

这对乡会是一种挑战,建议永春社团借助中国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开发海上丝绸之路(“一带一路”)的机遇与故乡对接机构合作,加强世界永联海华交流,合力开办冬夏令营,指导学习中国历史及文学课程,以加强对中国文明的认识。聚合家族会的力量组团到家乡寻根观光,协助整顿家乡村庄外貌和卫生设备,以及修缮族谱等。

另一方面,基于海华血浓于水的亲情,渴望中国别将同属炎黄子孙的海华当外人,给予比洋人更优惠或至少等同的待遇。举个例来说,马中建交历史悠久,到中国的大马游客又以海华占最大多数,他们到中国旅游必须申请签证;反观一些与中国建交历史较短的国家(其中或包括火烧圆明园的八国),可豁免签证。让人想起大马海华在中国革命运动(辛亥、延安)及抗日战争曾付出了资源贡献和血肉的牺牲,却不能取得豁免签证待遇,令人不解,深感遗憾!

反应

 

财经新闻

大马芯片制造业吸引自巴基斯坦投资

(新德里20日讯)马来西亚蓬勃发展的芯片制造业,吸引来自巴基斯坦的外资者。

去年10月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到访伊斯兰堡后,半导体产业成为马来西亚与巴基斯坦合作新领域。

马来西亚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拿督阿兹哈马兹兰告诉马新社,马来西亚有望成为全球芯片中心,因此欢迎巴基斯坦投资者到来投资。

本月初,超过50名巴基斯坦行业著名领袖,出席由高级专员在伊斯兰堡举办的晚宴,该宴会焦点主要强化两国在贸易、投资及商业合作。

他鼓励巴基斯坦商人,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为其产品攻入6亿8000万人口的东盟市场。

马来西亚计划从巴基斯坦进口价值2亿美元的清真肉类及10万吨印度香米,以扩大农业领域的双边贸易。
 

视频推荐:

反应
 
 

相关新闻

南洋地产